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。多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,叶4~5枚,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,中央抽出花葶 。 总状花序具数朵花;花紫色或淡红色,直径约5厘米,由3枚萼片、2 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;唇瓣3裂,上面有纵褶片;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,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,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。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,如鸡头状,富粘性,含白及胶质,即白及甘露聚糖,可供药用,有止血补肺、生肌止痛之效,也可供作糊料。白及属共有6种,均产于东亚。
形态特征
白及,多年生草本,高15-70cm。根茎(或称假鳞茎)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,肉质,肥厚,富粘性,常数个相连。茎直立。叶片3-5,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8-30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长鞘状,全缘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3-8朵,花序轴长4-12cm;苞片披针形,长1.5-2.5cm,早落;花紫色或淡红色,直径3-4cm;萼片和花瓣等长,狭长圆形,长2.8-3cm;唇瓣倒卵形,长2.3-2.8cm,白色或具紫纹,上部3裂,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,先端内凹,中央具5条褶片,侧裂片直立,合抱蕊柱,稍伸向中裂片,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;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,两侧有狭翅,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,花药块4对,扁而长;子房下位,圆柱状,扭曲。蒴果圆柱形,长3.5cm,直径约1cm,两端稍尖,具6纵肋。花期4-5月。果期7-9月。
药用价值
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,抗杆菌,真菌,治疗咳嗽。对阴虚咳嗽、肺热咳嗽、百日咳、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,治疗鼻窦炎。
白芨富含淀粉、葡萄糖、挥发油、粘液质等,外用涂擦,可消除脸上痤疮般下的痕迹,让肌肤光滑无痕。
球茎含白及胶质、淀粉、挥发油等;药用,有收效、补肺止血、消肿等作用,外敷治创伤出血、痈肿、烫伤、疔疮等;花美丽,栽培供观赏。用球茎繁殖,栽种在排水良好、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,需温暖较阴湿的环境。
功能主治: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伤出血,疮疡肿毒,皮肤皲裂;肺结核咳血,溃疡病出血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~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调涂。
药的宜忌
外感咳血,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。
传说
在历史上曾流传着皇帝赐名白及的佳话。传说古代有位会稽将官,为保护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自己身负重伤,皇帝很感动,命太医抢救,血止住了,断了的筋骨亦被接上了,就是肺部被箭射穿,呼吸困难, 口吐鲜血,病情很危险。于是,皇帝下令张贴榜文,征召天下能人医治。这天,一位老农拿着几株叶像棕榈叶,根像菱角肉的草药,献给皇帝道:“把这药草烘干磨成粉,一半冲服, 一半外敷。”将官用药后,果然肺伤愈合,嘴里也不吐血了。皇帝大喜,要封这位老农做官,他不要,赏他银子,他也不要。皇帝问他:“你有什么要求呢?”老农说:“我什么也不要,我只请您把这味药草, 叫太医院编入药书,公布于天下,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出血。”皇帝连连点头道:“好!好! 这药叫什么名字呀?”老农回答:”还没有名称呢,就请皇帝给它取个名字吧!”皇帝想了一下,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呀?”老农说:“我姓白名及。”皇帝笑笑说:“那就称这味药叫白及吧。”
食疗作用
白及味苦、甘、涩,性微寒;归肺、胃经;质粘敛涩,可散可收。具有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的功效。主治肺痨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外伤出血,痈疮肿毒,瘰疬,痔漏,烧烫伤,手足皲裂,肛裂。
白及做法指导:1. 多年咳嗽,肺痿咯血者,可单用,糯米饮调服;如治肺痨咯血,可与三七配伍,一敛一散,即可增强止血作用,又无留瘀之弊。2.疮疡初起未溃者,可单用该品研末外敷;或与金银、皂刺、乳香同用。3.治疗手足皲裂:白及30克,大黄50克(为末),冰片3克(研粉),混和备用。用时加少许蜂蜜,调成糊状外涂,每日3次,治愈为止。